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立案標準
刑法第一百四十條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立案標準 的規定:
l、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立案標準 ,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立案標準 ;
2、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
3、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
4、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
(公通字[2008]36號)
第十六條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案(刑法第一百四十條)]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的;
(二)偽劣產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十五萬元以上的;
(三)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不滿五萬元,但將已銷售金額乘以三倍后,與尚未銷售的偽劣產品貨值金額合計十五萬元以上的。
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立案標準是什么?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立案標準是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第16條規定:
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立案標準 ,以假充真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立案標準 ,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立案標準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1、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的;
2、偽劣產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十五萬元以上的;
3、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不滿五萬元,但將已銷售金額乘以三倍后,與尚未銷售的偽劣產品貨值金額合計十五萬元以上的。
擴展資料
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立案標準 我國《刑法》第140條規定,犯銷售偽劣產品罪,銷售金額5萬元以上不滿20萬元的,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20萬元以上不滿50萬元的,處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50萬元以上不滿200萬元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200萬元以上的,處15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單位犯銷售偽劣產品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負責人員,依照第140條的規定處罰。
因此,觸犯銷售偽劣產品罪的,主要依據其銷售金額來認定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四十條
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五十條
單位犯本節第一百四十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立案標準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 管轄 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立案標準 的 刑事案件立案 追訴標準的規定(一)第16條規定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立案標準 : 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立案標準 ,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 立案 追訴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立案標準 : 1、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的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立案標準 ; 2、偽劣產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十五萬元以上的; 3、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不滿五萬元,但將已銷售金額乘以三倍后,與尚未銷售的偽劣產品貨值金額合計十五萬元以上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 刑法 第一百四十條 【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 】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 有期徒刑 或者 拘役 ,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 罰金 ;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 沒收財產 。
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罪的立案標準?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立案標準 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立案標準 的規定(一)》第16條規定: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立案標準 ,以假充真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立案標準 ,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立案標準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1、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的;2、偽劣產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十五萬元以上的;3、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不滿五萬元,但將已銷售金額乘以三倍后,與尚未銷售的偽劣產品貨值金額合計十五萬元以上的。不管有沒有營業執照都絕對不可以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但確實是有些特別不正規的小作坊,不僅沒有營業執照,還堂而皇之的制作一些假冒偽劣的商品,這樣的現象在電商領域其實特別的猖獗,國家當然有義務依法查處這種行為,但消費者也要正確選擇購貨渠道。
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量刑標準1、銷售金額5萬元以上不滿20萬元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立案標準 的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立案標準 ,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2、銷售金額20萬元以上不滿50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3、銷售金額50萬元以上不滿200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4、銷售金額200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5、單位犯本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立案標準 他直接責任人員依上述規定處罰。綜上所述,銷售偽劣商品罪可以取保候審,不過應滿足一定的條件。首先它會要求犯罪嫌疑人對社會沒有危險性,如果是由于搶劫、故意殺人等罪名被捕的犯罪嫌疑人,就不適用于取保候審。銷售偽劣商品只要銷售金額達到五萬元就可以構成犯罪,公安機關就會立案偵查,而犯罪人員也要承擔相應的刑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