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車撞人致重傷肇事逃逸會不會被判重刑_撞傷人駕車逃逸構成什么罪
駕車撞人逃跑會面臨哪些法律后果?
一、撞人逃跑會判多少年?
開車撞人導致重傷后逃跑屬于嚴重犯罪。按照我國法律規定,這種情況最低要判三年有期徒刑,最高可能判七年。如果因為逃跑導致被撞的人得不到及時救治而死亡,刑期會增加到七年以上。這種犯罪行為在法律上被稱為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指的是司機違反交通法規造成重大事故,導致他人重傷、死亡或重大財產損失的行為。
法律條文明確規定,違反交通法規造成重大事故的司機,會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如果事故發生后逃跑,或者存在其他特別惡劣情節,刑期會升到三年到七年。逃跑導致受害者死亡的案件,刑期直接升到七年以上。這些規定都寫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里。
二、哪些情況會被認定為逃跑?
1. 司機明知發生事故仍駕車離開現場
2. 司機認為事故不是自己的責任直接離開
3. 司機喝酒或沒駕照卻擅自離開現場
4. 司機送傷者到醫院后無故消失
5. 留下虛假信息后離開醫院
6. 在接受調查期間突然失蹤
7. 事后不承認發生事故但有證據證明
8. 賠償協商失敗后強行離開現場
這八種情形都會被認定為交通肇事逃逸。需要特別注意,即便司機把傷者送到醫院,如果沒留下真實聯系方式或無故消失,仍然算作逃逸。有些司機以為只要離開現場就不算逃逸,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三、普通事故與逃逸案件的區別
一般交通事故和逃逸案件有三個主要區別。首先是司機的主觀態度不同。普通事故中司機會主動配合處理,逃逸案件司機選擇躲避責任。其次是法律后果不同。普通事故可能只需要承擔民事賠償,逃逸案件必定涉及刑事責任。最后是社會危害性不同。逃逸行為可能導致傷者得不到及時救治,加重事故后果。
四、法院如何確定具體刑期?
法官判案時會重點考慮三個因素。首先是逃逸造成的后果,如果導致傷者死亡,刑期必然加重。其次是司機事后表現,主動投案和賠償可以獲得從輕處罰。最后是司機是否配合調查,藏匿證據會加重處罰。
有個典型案例:張某某開車撞倒行人后逃逸,導致傷者三小時后才被發現。雖然張某某事后賠償了20萬元,但法院仍判處其五年有期徒刑。這個案例說明,經濟賠償不能完全抵消逃逸的刑事責任。
五、遇到事故應該怎么做?
發生事故后要立即完成六個步驟:首先停車保護現場,其次撥打120急救電話,然后報警等待交警,接著配合調查取證,之后聯系保險公司,最后與受害者協商賠償。千萬不要存在僥幸心理,很多司機逃跑后都被監控拍到,最終面臨更重處罰。
律師提醒:車輛要安裝行車記錄儀,這個設備能記錄事故過程。遇到事故不要和傷者家屬發生沖突,保持冷靜最重要。如果對事故責任有疑問,應該通過法律途徑解決,不要擅自離開現場。
特別要注意的是,即便司機認為自己沒有責任,也不能擅自離開。曾有案例顯示,司機李某認為自己無責直接離開,結果被認定逃逸判刑三年。正確的做法是報警后等待交警判定責任,這是保護自己的最佳方式。
這些法律規定提醒我們,交通事故處理必須遵守法律程序。司機朋友們要牢記安全駕駛,遇到事故及時處理,切莫因一時糊涂釀成大錯。